我们关注城市植被、土壤和水体碳循环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变化的调节功能。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森林碳储量研究旨在评估城市森林在碳汇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内容包括森林植被与土壤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及人为干扰对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以及城市森林在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潜力与应用价值。
生态环境碳源汇研究旨在揭示水体、土壤与植被等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重点关注碳的吸收、储存与释放过程。研究涵盖碳储量与通量监测、调控因子分析、碳循环机制解析及管理应用,为理解气候变化影响和实现碳中和提供科学支撑。
建设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通过监测鸟类、两爬及小型哺乳动物群落,探索城市化背景下的保护策略。
鸟类作为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其多样性和分布格局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鸟类监测研究通过定点观察、声学监测与遥感技术等手段,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动态,评估城市化、气候变化及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也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两栖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类群。通过布设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和生态捕捉等方法,研究其物种组成、种群动态与生境偏好,揭示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对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还为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栖息地的水体、植被和土壤条件直接影响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因此,环境监测成为理解生态系统健康和物种栖息偏好的关键手段。
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课程,包括自然观察、实验学习和生态游戏。
了解森林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储存碳和调节气候,亲手参与碳储量计算和生态模型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跟随专业导师观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学习识别、记录和保护方法,体验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通过模拟森林碳循环和食物链的互动游戏,让学生理解碳汇、碳源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与环保责任感。
带领学生实地采集水体、土壤和植被数据,结合鸟类及两爬类群落观察,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掌握基础环境监测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城市森林与野生动物保护实验室是专注于城市森林碳循环科学研究、野生动物保护与科普教育融合的专业科研机构。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与公众教育推动城市森林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
我院拥有一支由园林、生态、土壤、植物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高素质科研团队,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设施,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团队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学博士及研究生导师牵头,专注城市森林碳循环与生态功能研究,结合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可持续实践。
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基地,为科研科普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广泛学术交流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每年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技术服务或合作项目感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